1. 國內教育部門沒有設置可靠性研究和教學工作
經調查分析,國內除少數幾個高等院校設有可靠性研究機構,有適當的可靠性教學任務外,絕大多數高校沒有可靠性研究和教學。可靠性是一門系統科學,綜合科學和邊沿科學,應該是一門獨立學科。大學生掌握較多的可靠性知識(如可靠性設計技術、試驗技術、元器件選用及元器件失效分析技術、信息收集和處理技術等),將來找工作和走上工作崗位即可發揮重要作用。目前,一些企業需要可靠性人才,但從招生這一渠道是得不到的。教育部門要重視這一問題。沒有可靠性知識教學的老師,可以聘請客座教授,慢慢培養自己的教學人才。先從畢業生或研究生抓可靠性工程技術培訓,這很容易做到。
可靠性培訓、可靠性人才培養應成為當前教育部門的重點任務。
1. 企業領導要對員工盡快補上可靠性知識:
正因為高等院校沒有開設可靠性知識教學課程,就必須由企業來補上。目前大多數企業熱衷于讓員工取得各種上崗證,如會計、計算機、英語等上崗證,為什么不可以設立可靠性知識培訓的上崗證呢?如果沒有可靠性相關知識,則可以說,研發的產品就沒有可靠性保障。可靠性是一個花錢的工程,而可靠性培訓則是一個產品可靠性經費中很小的一部分,這一點經費都不愿意付出,今后將會花更多的經費去維修、返工。省時、省力、省經費,這就是可靠性知識培訓為企業代來的好處。
抓根本,抓基礎,培養更多的可靠性工作者,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。
2. 可靠性是設計進去的,是管理出來的
根據國內外有關統計分析,認為產品故障有80-90%是因產品設計原因造成的。因此,產品設計階段就抓可靠性是抓源頭、抓根本、抓關鍵。可靠性設計技術有若干種,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發展,如過去不被重視的電磁兼容設計技術、接地設計技術、雷擊浪涌保護設計技術等,目前在電子工業中已成為關注焦點。可靠性設計技術在產品設計中得到應用,就重點保障了產品可靠性。可靠性是個系統工程,再抓好元器件正確選用,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保障質量,采用各種可靠性試驗方法,注重元器件失效分析等,這就保障了產品可靠性。